|
“兩岸青山相對出,一江碧水自中流!标柎喝,走在宿松鄉村,眼里盡是如畫風景。沿著涼亭河兩岸,記者看到:美麗鄉村樣板村、景區村、田園綜合體等串點、連線并且成片,大地與季節完美融合,呈現出生機勃勃的詩意之美。
記者走進涼亭鎮太陽村火龍果基地,村委委員陳彩龍正在招呼農民興建一個大棚,大棚有1250平方米。陳彩龍是這個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是一位年輕的返鄉創業者。
“我進村后一直擔任鄉村振興專干,深知發展特色產業對當地增收致富的促進作用,所以決定帶頭試一試!彼涍^多方考察,從外地引進“京都1號”和“明珠”兩個火龍果品種,通過請教專家、實地參觀學習,不斷摸索種植規律和種植經驗,順利解決了大棚保暖和扦插育苗問題,讓火龍果順利扎根生長。經過精心培育,2021年有兩個紅心火龍果大棚進入收獲期,同時新培育了一棚新苗,今年又擴大了一個大棚。
在太陽村,農業產業串點連線成片。除火龍果基地外,還有花果園占地10余畝,種有油桃、黃桃、壽桃等品種;有荷花園占地60畝,用荷花種植帶動旅游觀光。
串點連線成片,產業富村富民。
太陽村地處涼亭河畔,清澈見底的流水,郁郁蔥蔥的山林,鄉村美景連線成片,一幅全域旅游的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每到春季,太陽村都會迎來各地游客!巴ㄟ^農耕文化與智慧鄉村的融合,將田野打造成原生態稻米基地,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等生態富民產業!碧柎妩h支部書記陳皖峰說,如今全村年人均收入翻了兩三番,走出一條生態旅游助推脫貧致富之路,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
稻田插秧、稻谷除蟲、果園美餐、采摘樂趣。“創意+農業”的新模式、新業態正成為吸引游客的新亮點。近年來,宿松縣按照全域皆景的要求,堅持產業聯動融合發展,推進觀光休閑、養生養老、鄉村民宿等各種業態落地生根,把美麗鄉村當作生態底色,以“旅游+農業”推進農旅一體,以“旅游+文化”促進文旅融合,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我們排練出獨具特色的‘鄉村節目’,讓游客參與互動。”陳皖峰介紹說,通過“黨建+旅游”的方式,將紅色旅游與古鎮文化、休閑、生態產業融合發展,推出手工布鞋、手工蓑衣等產品,延伸“綠色培訓”產業鏈。
黨員干部帶頭扮靚鄉村,小村迎來美麗“蝶變”。如今,河道更整潔了,空中“蜘蛛網”不見了,整齊劃一的古鎮記憶墻、紅色繪畫標識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當地有關部門加大農網升級改造力度,創新服務模式,開辟綠色通道,為農業產業升級、百姓增收持續增添動力。
“深挖特色資源,激活美麗經濟,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美麗環境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源頭活水,鄉村振興的夢開始成為美好現實!睕鐾ゆ傸h委委員鄧頂峰說。(融媒體記者 司舜 通訊員 王志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