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宿松縣涼亭鎮柳溪村,依偎在一座座山坡之間的一壟壟農田,都長滿了嫩綠的小秧苗;有的農田里還蓄滿了水,泛著清澈的光亮,這是水稻種植大戶在發展“稻蝦連作”種養。而時光回到3年前,這里的“望天田”、“撂荒田”隨處可見。 柳溪村地處丘陵地帶,境內丘壑縱橫,擁有農田2650畝。長期以來,因地勢起伏大,碎片化農田多,加之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特別是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務工,上了年紀的留守老人又無力繼續耕種,村里越來越多耕作條件不好的“巴掌田”、“山腰田”被撂荒。這些問題的存在,一直困擾著當地水稻生產的發展。而水稻生產又是當地農業發展上的一項支柱產業,事關當地經濟發展。 ![]()
如何打破地理環境的束縛發展水稻生產?如何減少農田撂荒現象的發生?近年來,柳溪村在涼亭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指導下,因情施策,堅持以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為抓手,大興農田水利,廣建機耕道路,加強農田平整、改造,成功將一批“望天田”、“撂荒田”打造成旱澇保收的高標農田,為加快農田集中流轉步伐、推動水稻產業化規;N植創造有利條件。 “解決了交通、灌溉難題,我們從農戶手里流轉農田就有了底氣!绷逅痉N植大戶陳保國直言。在柳溪村“兩委”的積極引導和扶持下,陳保國成為柳溪村首個流轉農田、發展水稻產業化規;N植的大戶。不僅如此,陳保國還在流轉的400畝農田里,大力推廣單季稻與油菜輪作種植、再生稻種植和“稻蝦連作”種養;通過不斷優化水稻種植結構,降低水稻種植風險,提高農田生產效益,增加農業經濟收入。今年,他在承包的農田里,又種植了200畝再生稻、190畝單季稻和10畝稻蝦。 “通過培育水稻種植大戶,不但農田撂荒的現象得到了根本解決,也讓廣大農戶從每年領到的農田租金和在大戶那里就業,增加了家庭收入!绷妩h總支書記段群華見證了水稻產業化規;N植給當地農業發展帶來的變化。 據了解,截至目前,柳溪村共培育2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4個,全村2650畝農田流轉率達97%。2021年,共出產稻谷310萬斤,創產值320余萬元,為促進全村農戶實現家庭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撂荒田”變“致富田”,資源變產業。段群華表示,柳溪村水稻種植產業的變化,得益于涼亭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在該村深入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田集中流轉、水稻種植結構升級的“三步走”發展舉措,該舉措將持續成為柳溪村不斷壯大糧食產業的新引擎。 來源:縣黨員電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