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麥田千層浪,又到一年麥收時。5月16日,十幾臺聯合收割機轟隆隆開進宿松縣復興鎮復興社區的麥田,標志著宿松縣27.1萬畝小麥已陸續開鐮收割。 ![]()
在地頭,一臺臺收割機排隊將剛剛“吃進”的小麥“吐”到拖拉機上!皬慕裉扉_始,我一共安排了6臺收割機進行收割,一臺收割機一天可以收割60畝小麥,我種植的2200畝小麥,預計在6天之內就能夠割完。”徐向東是復興鎮復興社區小麥種植大戶之一,5月16日是他組織機械開鐮收割的第一天。徐向東介紹說,今年他的種植的2200畝小麥喜獲豐收。與以往不同的是,因小麥品質好,購買小麥的商戶紛至沓來,直接將貨車開進田間地頭,以每斤1.27元的價格收購“機口麥”,所謂“機口麥”就是收割機剛從田間收割出來的麥子,這種麥子水分含量在25點以下,平均畝產量能夠達到500公斤;通過機器烘干后,畝產量也能達到400公斤,收購價格每斤就會提升到1.4元;從5月16日以來,每天出產的18萬公斤“機口麥”都會銷售一空;種植的2200畝小麥,預計可出產“機口麥”110萬公斤,創總產值279萬元。 ![]()
“真沒想到今年小麥的收成會這么好!”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一片片金燦燦的麥浪轉瞬變為一堆堆金黃的麥子。手摸著一粒粒飽滿的麥子,徐向東喜不自禁。 復興鎮農技站副站長龔金河介紹,今年的小麥能夠取得很好的收成,得益于小麥在抽穗揚花期,天氣持續向好,以及推廣種植的品種優良,特別是栽培管理到位,病蟲害防治得當,使赤霉病害發生較輕。 據了解,2021年以來,宿松縣共投入200余萬元的赤霉病防治經費,實行社會化服務,在全縣深入推廣統防統治做法;大力推廣綠色種植模式,發展優質專用小麥訂單生產,不斷提高農戶種植小麥的積極性。2021年,全縣50畝以上小麥種植大戶已發展到733戶,種植總面積達到27.1萬畝,比上一年多2.7萬畝。 ![]()
為確保小麥顆粒歸倉,宿松縣農業部門共組織自有和跨區作業千余臺小麥收割機參與麥收會戰,并在全縣各鄉鎮設立小麥機收接待服務站,提供麥收信息和維修服務。預計全縣麥收工作5月22日前后結束。今年,該縣小麥預計畝產可達400公斤,總產量可達10.8萬噸。(孫春旺、朱全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