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開花,六月吃果。又是一年“端午桃”豐收。在宿松縣洲頭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春天花開滿枝的桃樹,如今已經長滿了果實,連空氣里都彌漫著一股桃香。 ![]()
走進位于洲頭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金壩村黃桃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滿目翠綠,一株株桃樹都長滿了綠色的枝丫,由里向外伸展,裹著黃色紙袋的桃子掛滿枝頭,基地負責人劉仕春正忙著組織工人拆開紙袋采摘桃子,喜悅的笑容綻放在臉上。 為什么將桃子都裹上黃色紙袋?看到筆者一臉不解的樣子,劉仕春急忙解釋。原來,給每顆桃子套上黃色紙袋是為了減少日灼、葉磨,防治病蟲害和果面污染,提高桃子外觀品質,使桃子的外皮全部保持純黃色;使用的黃色紙袋,均屬木漿紙袋,它的遮光性強、透氣性好,利于桃子生長。 ![]()
“基地種植的60畝金葵桃樹,今年都掛果了,預計畝產量能達到4000斤,按每斤10元的銷售價計算,總產值也就能達到240萬元。”劉仕春創辦的黃桃種植基地是洲頭鄉最大的桃樹種植基地,占地100畝,共種植金葵桃樹、蟠桃樹1萬株。劉仕春說,他種植的金葵桃樹、蟠桃樹都是三月開花、端午時節果熟,當地群眾稱這種黃色表皮的桃子為“端午桃”,在宿松民間有端午節吃桃辟邪的習俗,“桃”與“逃”諧音,寓意霉運都逃得遠遠的,一年四季都會安康、順利,所以人們又將 “端午桃”稱之為“吉祥果”。“端午桃”的肉質鮮美,口感甜脆,適當的食用能有效增進人們的食欲,因此深受人們青睞,正如宿松俗語所說“桃養人”。 “發展規模化種植‘端午桃’,既能維持端午節本地市場銷售桃子的需要,推動桃樹種植產業的發展;又能豐富端午節人們的飲食文化生活,帶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在洲頭鄉金壩村黨總支書記石衛東看來,發展規模化種植“端午桃”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如今,在洲頭鄉,每逢端午節到來,家家戶戶不但保持包粽子、插艾草、裹皮蛋等傳統習俗,還不忘到當地果園采摘新鮮的“端午桃”招待客人。摘桃、品桃讓生活在洲頭鄉的人們更多了一份歡度端午節的樂趣,也讓這個時節的洲頭鄉更多了一份吉慶祥和的氣氛。 ![]()
據了解,近年來,洲頭鄉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利用當地豐富的土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果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截至目前,洲頭鄉已在金壩村、宗營村、泗洲村共建立葡萄、桃子、西瓜、木瓜等各類水果種植基地11個,種植總面積達到4600畝,其中“端午桃”130畝;年創總產值5500萬元。(孫春旺、周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