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海天味業食品添加劑“雙標”風波在網絡平臺持續發酵此前海天味業回應了相關爭議
10月5日零時許,海天味業官方微信再次發布聲明稱,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國的食品制造中,世界各國的正規食品企業都會依據法規標準和產品特性,合法合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并且按規定標識清楚。
“海天產品的內控標準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遠高于國家標準,同一品質的產品,國內國際的內控標準都一致。”海天味業稱,企圖用所謂“雙標”來挑起消費者和中國品牌企業的矛盾對立,不僅打擊了中國老百姓的消費信心,更會嚴重影響“中國造”的世界聲譽。
20221006113757front2_0_461086_Fhai_w5jM4A_HcSl2Tk9ImmBw9eh.jpg (921.25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6 11:42 上傳
此前報道
最近,有國外的網友分享了他們在國外買到的海天醬油的配料表。配料表上,只有水、大豆、鹽、砂糖、小麥等天然原料。有網友表示,在中國售賣的除了天然原料之外還有較多添加劑。
記者從家用的一瓶海天金標生抽的配料表看到,其除了天然原料,主要的添加劑是谷氨酸鈉、5'-呈味核苷酸二鈉、5'-肌苷酸二鈉、苯甲酸鈉、三氯蔗糖,這與大部分網友曬出的海天醬油配料表基本一致。
記者查詢資料發現,上述5種添加劑中,前3種為增味劑,苯甲酸鈉則為常用的食品防腐劑,三氯蔗糖則為甜味劑。
20221006114026front2_0_461086_Frd5_fNYekZpGWKeRxUzZM9jihUn.jpg (105.48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0-6 11:42 上傳
9月30日晚間,“醬油茅”海天味業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聲明,對近期產品添加劑爭議進行回應。
在聲明中,海天味業表示,部分短視頻賬號利用大眾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制造焦慮和恐慌,在網絡上制造并且散播謠言,嚴重損害了公司品牌形象,其言行己構成對公司名譽權的嚴重侵害。
但這則聲明并沒有減輕大眾對食品添加劑的焦慮。國慶期間,“海克斯科技”話題在短視頻平臺持續升溫,截至10月5日,已獲得28.4億次播放量,“科技與狠活”則獲得25.4億次播放。
各大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出現大量排查家庭中使用添加劑的調味品的內容,同時尋找貨架上“0添加”產品的內容也激起大量點贊、轉發。
所謂“海克斯科技”,本是游戲用語,指魔法與科技的融合技術,后延伸到食品領域,多指使用食品添加劑制作的食物。
10月5日凌晨,中國調味品協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關于凈化市場環境,引導調味品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聲明》。該聲明指出,因各國的飲食和消費習慣不同,同一類產品的標準要求會有所不同,但標準本身不存在高低之分。
中國調味品協會進一步指出,我國食品添加劑的管理實行嚴格的審批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和限量要求全部經過權威機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并被證明是安全可靠的。食品生產企業只要嚴格按照GB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規定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其生產的產品就是安全的。
落回醬油產業,中國調味品協會表示,生產企業在遵守國家統一標準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各細分產品的特點和市場需求,科學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僅可以滿足各種醬油口味的需求,還可以提升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水平。” 中國調味品協會稱,支持因輿情受到影響的調味品企業依法維權,追究網絡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人民日報旗下《健康時報》10月4日發文援引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陳巧的說法稱,食品添加劑是把雙刃劍,如果沒有食品添加劑,食物的口感、色澤和保質期都遠不如有添加劑的品種。但陳巧也提醒,加工的熟食和紅肉制品等最好少量食用。
海天味業專營調味品,產品涵蓋醬油、蠔油、醬、醋等百余品種,2022年半年報稱公司年產值超200億元,海天醬油的產銷量連續25年列全國第一。
來源:半島都市報、澎湃新聞、極目新聞、橙柿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