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融媒訊 “水質清,是最根本的感受。”涼亭鎮太陽村村民陳祝小時候在老家生活,如今再回家鄉,感觸頗多。“以前,這里都是爛河壩,沒有河堤,下大雨時河水沖刷,破壞河道的同時,也存在沿線安全隱患。現在好了,修起了河堤,砌起了石擺,不僅維護了河床的穩定和土方工程安全,提升了景觀形象,也讓老百姓日常生活多了一個好去處。”
20221205175525front2_0_461086_FlfkGV_UpEa_Z-b1ZOwGJKMdpkBi.png (181.6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5 17:59 上傳
溫暖的冬日里,涼亭橋上,吸引了附近很多居民來散步、曬太陽,有年邁的老人,帶著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還有正值青春的小情侶……漫步在涼亭河畔,綠茵遍野,河里水質清澈,昔日臭水溝如今換新顏。
“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涵蓋全部鎮區,是優化城鎮發展空間格局,著力改善民生的重要體現,是提升城鎮品位,增強城鎮吸引力、競爭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大舉措。”
“涼亭河作為鎮區內河,承載著城鎮生態涵養、文化體驗、休閑度假、產業發展等一系列功能,應將涉及的產業、居住、綠化、交通、公共服務等方面都要納入城鎮遠景規劃發展方向,與城鎮現有格局銜接起來。”
“在實施涼亭河綜合治理工程的過程中,應統籌考慮固體廢物處置、補充農田土壤養分、防治水土流失、農田生態系統土壤環境安全等多方面的得失,科學制定最優方案。”
20221205175703front2_0_461086_FlXMi6Fvh7yAygqWwLnLoqqaepRQ.png (160.47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5 17:59 上傳
面對“河道水體污染”“河道生態失衡”“河道治理體系缺失”等問題,群眾滔滔不絕,眾口一詞反映了百姓對水清岸綠宜居家園的普遍愿望。
清理河道淤積物、澆筑混凝土拋石擋墻、修建生態護坡……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歷時一年時間,投資4500余萬元,對流經涼亭鎮境內的9.83公里主干河道進行全面整治清理,目前,主干河道“美顏瘦身塑型”工作基本完工。
涼亭河是我縣的一條重要水系,也是宿松人的一條母親河,古稱“縣河”,它上接趾鳳河,貫穿4個鄉鎮,全長49公里,其中流經涼亭鎮10.55公里,承擔著沿線近萬畝的農田灌溉和數萬人的生活用水,是行洪排澇的主通道,也是喚起人們鄉愁記憶的重要載體。
20221205175751front2_0_461086_Fi0xNGCFo9FrfCsljOrhCRFg9KXA.png (195.48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5 17:59 上傳
近年來,受自然災害影響,涼亭河河道淤塞、岸堤塌損的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加之沿河居民環保意識欠缺,隨意傾倒垃圾污水,占用灘涂種地以及私搭亂建瓜架等行為屢禁不止,美麗的涼亭河已是遍體鱗傷、傷痕累累;伴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擴大,河道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帶來的瓶頸制約日益凸顯。
“河道整治是件為民惠民的大好事,真心希望河道變得越來越寬、越來越干凈。”85歲的賀正良老人,在涼亭河畔生活了一輩子,見證了涼亭河在灌溉農田、供應生活用水和行洪排澇中所發揮的作用。
隨著河道中的一條條被淤塞的“毛細血管”被打通,經歷了一場全域“大手術”的涼亭河,漸現碧波粼粼的曼妙身姿,“靈動水鄉”圖景在涼亭鎮漸漸清晰。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涼亭河河道整治也是一項重要的水利工程,通過全面清理河道淤積物、修建生態護岸,切實修復河道水生態,增強其行洪排澇功能,為沿河居民提供優質水源、保障農業灌溉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涼亭鎮黨委書記尹建軍表示,通過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環境,進一步賦予涼亭河的個性和靈魂,為鄉村振興注入活水。(融媒體記者司舜通訊員鄧頂峰)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