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融媒訊 “這是我們山里的特產豬肉,還有土雞蛋、竹筍、面粉,各種山珍,天然又美味。”近日,在陳漢鄉“原味山鄉”直播間里,網紅“單腿山哥”曹煊奮力“吆喝”,開始了他的直播。在近一個小時的直播活動中,他以時尚而又接地氣的推廣方式,將山區的美景美食和綠色生態農產品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20230307182959front2_0_461086_Fo6n6USrqyXtqHaZfe9v8G2ETePO.png (273.03 KB, 下載次數: 4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3-7 18:32 上傳
在曹煊的“加持”下,這些看似普通的土特產品成為緊俏貨,受到大量消費者青睞。“從春節開始到現在,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全國各地購買土特產的訂單特別多。”曹煊說。
和曹煊一樣,一部手機、一臺電腦、一根網線,讓家住廣福村的閆小妮也變成了“網絡達人”。
“今天店鋪新上了土雞蛋、野菜等特色農產品,營養豐富、綠色健康。”閆小妮講解得熱情真誠。
20230307183131front2_0_461086_FtZrzKDQeEREP86d8k8fTFlEOPpD.png (292.91 KB, 下載次數: 3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3-7 18:32 上傳
借助電商發展的東風,農產品銷售打破了過去的時空限制,時時都能銷售,處處都是平臺,很多農民搖身一變,成為直播“網紅”,為特色農產品贏得了市場,為村民找到了致富新路,也為網友提供了物美價廉的特色商品,實現了多方共贏。
陳漢鄉地處大別山南麓,特色產品豐富,但“銷售難”一度成為制約當地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面對質優品佳的農特產品難覓銷路,當地能人鄧重陽曾和村里人一樣“愁上眉梢”,“看著山貨滯銷,我真是焦急。”為找到銷售“出路”,鄧重陽2022年投資200多萬元成立電商服務中心,并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電商模式。
“現在我們主要在網上賣貨,為鄉親們推銷土特產。兩個月銷售額達到50萬元。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了!”鄧重陽說。
電商縮短了時空距離,把偏僻山區的農產品與廣闊的城市大市場相連接,為優質農產品提供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打通了山區農產品“出山”的通道。
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特色農產品銷售不僅在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的地區紅紅火火,山區的新生代農民也通過深度“觸網”,改寫了閉塞落后的陳舊印象。
20230307183206front2_0_461086_Frxd_mLp8ZxQaUfwnsg69sOa7w1a.png (223.08 KB, 下載次數: 4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3-7 18:32 上傳
“能夠把大山分享給外面的朋友們,讓他們來旅游也是一件好事,能夠為大山的老百姓增加收入,這也是我回饋家鄉的一種方式。”鄧重陽對家鄉滿是熱忱和情懷,讓他們在直播之余不忘推介這里的一草一木及背后的文化底蘊,幫助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同鄧重陽一樣,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電商已逐漸成為農產品流通的新平臺、農民增收的新動力、農業產業化的新引擎、農村現代化的新渠道。據不完全統計,陳漢鄉有各種直播間五到六個,參與直播人員十幾個。借助風生水起的電商平臺,陳漢鄉優質農特產品插上“云”翅膀,飛向全國各地。
(融媒體記者 司舜 通訊員 何成功)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