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1個縣(市、區)幼兒園 2月20日,記者查詢后發現,網傳名單其實是來自年初所發的《教育部關于公布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名單的通知》(下稱《通知》)。
教育部在該通知中明確,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以及《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規定,通過縣級自評、市級初核、省級評估、國家認定的程序,2024年認定天津市濱海新區等301個縣(市、區)為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這其中,包含了安徽的21個縣(市、區)。
56a8246d750a4288fd05c612b637be05.png (202.43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3 13:22 上傳
63856b9b55a7bfffe676369d1347afbe.png (31.84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3 13:22 上傳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份名單所列的是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域,和學前教育免費是兩個概念,部分博主所稱的“幼兒園教育從今年起免費”系誤讀! 普及普惠≠免費教育
“這份地區名單是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地區的名單,并不是說這些地方的學前教育要免費,網上所說的‘幼兒園將免費’的說法是將內容拼接后的誤讀。”儲朝暉表示,“這并不代表普惠性幼兒園就是免費的。”
23b6bc94120f1c8a4295edfabfd214b1.jpg (207.15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3 13:22 上傳
據了解,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旨在解決當前幼兒園辦學中存在的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普惠性資源不足、政策保障體系不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滯后、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保教質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學化”傾向等問題。 其中,衡量幼兒園普及普惠水平主要包括以下指標和標準: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農村地區每個鄉鎮原則上至少有一所公辦中心園、落實省定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或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落實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收費辦法等。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樊曉嬌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而《學前教育法》旨在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發展目標是“普及普惠”,并非“免費教育”。 “不能簡單地將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等同,認為幼兒園將變成‘國家隊’。”樊曉嬌說,要清楚“普及普惠”的內涵,是“發展學前教育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鼓勵、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也就是說,“普及普惠的學前教育”是政府、社會、家庭成本共擔的社會公益服務。 “普惠性幼兒園包括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收費會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保障普通家庭能夠負擔得起。”樊曉嬌說。 值得注意的是,2月6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教育督導局負責人就《關于認定一批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的通知》答記者問的相關內容,其中提到,對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認定標準中,需要經費保障到位,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不低于600元/年·人,并及時撥付到位。二是落實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扶持普惠性民辦園健康穩定發展。 此外,教育督導局負責人還表示,通過此前評估發現,有關省份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指導市縣對照評估標準有序開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工作,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創造了一些典型經驗做法。例如浙江天臺縣、福建漳州市長泰區、貴州龍里縣等地,近年來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年均增長超過25%;上海、新疆等省份的部分地區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超過每生每年2000元,天津市達到每生每年1200元。 編輯 | 小 皖 責編 | 大 鑫 審核 | 黃 沙 來源 | 安慶之聲 |